留尼汪学生上演《马可·波罗和中国公主》
2010/06/28

  2010年6月18日,150多名来自留尼汪不同小学和初中的学生在圣但尼市香花(Champ Fleuri)剧场上演音乐剧《马可·波罗和中国公主》。中国驻圣但尼总领事张国斌应邀观看了演出。

  6月18日下午的演出是儿童专场,张国斌总领事坐在留尼汪孩子们中间,和他们一起欣赏学生们的精彩表演。圣但尼市朱莉埃特·多迪(Juliette Dodu)初中国际中文班的学生参加了音乐剧的表演,一位金发小姑娘Lenka特地用汉语向前来观看音乐剧的张国斌总领事和观众介绍:“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谢谢总领事先生今天下午光临,让我们感到很荣幸。今天,我们要上演的是音乐剧《马可·波罗和中国公主》,是根据《马可·波罗游记》改编的,讲述了马可·波罗如何经历千辛万苦回到意大利的故事。……”

 

 

  这部音乐剧以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和中国公主的传奇故事为题材。马可·波罗到中国后为元朝皇帝效力近20年,屡次提出返回意大利的请求,均被皇帝挽留。这时,皇帝的公主成行到波斯与阿古纳国王完婚。于是,具有丰富航海经验的马可·波罗向皇帝自荐,护送公主走海路到波斯湾。马可·波罗在这艰难的航程上经历了严酷的考验:在吃人族岛上停靠三个月,逃避马拉巴海岸的吃人鱼,遭遇海盗以及与大风大浪顽强抗衡等等。这位威尼斯商人也因最后一次完成了皇帝下达的命令而实现了返回家园的夙愿。

      

 

  这部音乐剧《马可·波罗和中国公主》集音乐、歌舞、表演为一体。在一个多小时的演出里可谓高潮迭起,台上儿童演员们绘声绘色的表演把台下的小朋友们完全带入了马可·波罗波澜迭起的旅行中。第一幕,马可·波罗深情地歌唱“永别了,大都(北京)。明天早上我就要离开,以后再也不会回来……我懂得这里人们说的话,却忘了意大利的语言,然而她就铭刻在我的记忆中……”;而遵父命远嫁的公主则是另外一种心情:“他们没有给我选择,他们为我决定一切,我将嫁给一个我不认识的国王……在大洋的另一头,另一种生活等着我……我们能不能改变道路?命运是不是已经写在我们的手心?”唱出了即将远嫁波斯的公主复杂的内心世界以及她对自己把握未来生活和爱情的向往。之后的行程中,马可·波罗在海上遇到风暴。风声、雨声,海鸥、海兽的惊叫和哀鸣声此起彼伏,乐队用交错的旋律描写描绘了一个波澜壮阔、惊涛骇浪的暴风雨的情景。不久,马可·波罗一行又遭遇海盗。扮演海盗的孩子们带着京剧面具突然从舞台侧面冲出来,在观众席间舞刀弄枪,全场气氛一下子沸腾了。整个剧场成为一个盛大的舞台。海盗的叫喊和合唱团的紧张的歌曲让人联想到马可·波罗一行与海盗厮杀的场景。音乐声和孩子们的合唱勾勒出栩栩如生的画面,使人身临其境。最后一段孩子们合唱“马可·波罗、马可·波罗”,童声合唱、乐器的交相辉映,音乐剧在一幅宏大的画面中结束。

  演出结束后,张总领事表示热烈欢迎和鼓励类似的文化活动,并赞赏留尼汪教育局对文化交流活动的支持。他说,马可·波罗曾经带着中国文化到西方,对东西方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很高兴看到留尼汪的学生们将《马可·波罗与中国公主》搬上舞台。他还与用汉语报幕的小演员亲切交谈,详细询问了他们在学校里学习汉语的情况。这位初中生名叫Lenka,今年孔泉大使2月访问留尼汪时,她是初中合唱团的报幕员,孔大使对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中国驻法大使馆的新闻报道中特别提到了这位小姑娘。

  《马可·波罗与中国公主》是由著名歌剧作家伊莎贝尔·阿布勒克(Isabelle Aboulker)创作的。演唱团的孩子们为了这部音乐剧,从研读作品,到理解剧情,开始排练,每周排练达3、5个小时,他们还利用周末和假期专门参加了很多文化培训,学习关于中国历史、地理、文化等各方面的知识,如元朝、忽必烈、瓷器、丝绸之路、元代文化、中国戏剧、中国皮影戏、中国乐器、罗盘等。音乐指导吉尔·雷蒙(Gilles Raymond)说“对我们的孩子,甚至对很多公众来说,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了解这位中国和欧洲交流史上的名人。”

推荐给朋友: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圣但尼总领事馆 版权所有